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查建中:論"面向全球化經濟廣義職業化的教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產學合作理事會理事長查建中在2012年亞洲教育論壇上的發言實錄

查建中:各位下午好,非常感謝組委會給我這個機會,來在這跟大家交流。我的題目是面向全球化經濟廣義職業化的教育,可是我這加了一個新的限定詞,什麼是廣義職業教育,就是區別於大家常聽見的狹義職業教育,我這畫了一個金字塔,代表職場的人才的層次,主要以製造業為例,從技工技師,技術員,工藝工程師、設計工程師,到研發、設計工程師,我把這樣一個教育叫做廣義職業教育,其實主要是希望說無論工科或者任何職業教育,它是為職場提供人才,為什麼你要設專業,就是這個專業社會需要,產業需要,所以你設專業為它培養人才,這就是我所說的廣義職業教育。

我剛好帶代表團到俄國去開會,會議之後我們到莫斯科參加鮑曼技術大學,它在俄國地位非常強,可是大家看到,上頭這一行小字,大家看不清,我可以把它放出來,這是給我們代表團的兩頁紙介紹他們鮑曼大學,他們是聯邦國家預算高等職業教育機構,它把自己叫做是職業教育職工,是國家技術與工藝的研究型大學,可是它同是高等職業教育機構,大家知道俄國自從改革以來,除了政治改革,它各方面都進行了深度改革,包括教育,它把所有的專業教育都叫做職業教育,就是剛才我說的廣義職業教育。

剛才陳會長做了非常好的報告,他說他是旁觀者,是教育週邊的人,我覺得他能把這個事情講清楚,恰恰他是圈外的人,他是脫離了教育機構,離了一段距離,我們也啟動了從社會看教育的模型,我們叫專業教育的宏觀模型。還有一個是外邊對教育的評估,我覺得這是社會產業、從一個角度來做的兩件最根本的事,一頭一尾,一個是定義你的目標,還有一個是來驗收你培養的人結果怎麼樣,而這兩個事都是封閉的教育系統做的,所以出了很多問題。我們要找到它的差距原因,回到系統中改進教育,這叫一個閉環回饋控制系統,這在很多地方都有應用,現在我們用到教育的研究。

我們用一個利益相關者的分析表。不難確定專業教育目標有三方面,第一個是滿足社會產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那這一位就要按照職場的能力標準,來提供合格的人才,那什麼是職場的能力標準,就是說不是教育界自己杜撰的標準,這有一個美國波音公司提供的工程師的10條標準,大家看這10條,大概三成是跟職業教育有關,跟具體的專業領域有關,而三成是素質能力,包括溝通能力,職業道德,你的適應能力思維能力,這就說明專業教育跟素質教育是一致的,你把這兩者對立起來的說法做法都是錯的,這個錯的原因是產業需要兼有的素質和能力,不是分割開的。

第二個教育目標是滿足學生求職的需求,就所謂求職導向,這個對職業教育來說是毫無疑問的,可是對普通教育來說還有一些疑問,這個是讓我們學生具有就業的競爭力,什麼是就業的競爭力,其中一個關鍵指標就是,你出來以後,你的社會的待遇,當然待遇有各種各樣,工資是一個關鍵的指標。這是一個美國雜誌登的一篇文章,叫美國大學教育的ROI,美國人很實際,他培養孩子或者家庭出錢出時間,到大學去學習,他把它作為一種投資行為,那就要看回報率的高低,這是列出了美國回報率,最高的前10所大學。比如說常青藤大學畢業的學生比普通院校的學生是多掙1.4mn,私立大學是多掙559.2k,那右邊的這四個實際上是來說明這個統計的結果,500多所學校,教育作為一個投資的行為,它的年回報率是9%,比股票市場要略低一些,投資實際上風險很大。那這個文章的數據說明了什麼呢,兩點,第一、我們做事要有證據,不是自己瞎吹我是全國第一,全世界第一,你得有數據。第二我們要有數據的積累。第三就是建立創新的戰略目標,在全球化的經濟下,產業對工程人才的需求,有了很多的變化,產業在升級人才品質在不斷的上升,國際化品質的提升,和數量的擴大,都是專業人才,最新的特點。這列了國內對於人才的需求,特別在高端在IT產業我們國家最近10幾年每年20到30%的速度在增長,人才的缺口非常大,未來3年IT的各層人才每年要缺100萬,這是我們教育根本提供不了的,這種缺口是全球性的,這列出了美國、歐洲、亞洲的國家地區一些數字,那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公司它前年發佈了一個報告,就是在技工,全球面臨技工荒,它調查了美國、中國歐洲的國家,大概6成認為技工短缺是人才缺排在第一位非常嚴重的問題。

今天上午印度的計畫委員會委員講的這個問題,就是說未來5年,到2022年印度要培養5億熟練技工。他們現在是每年提供幾十萬工程師到國際市場,這是他們國際化的戰略。2010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受給了MIT、美國西北大學賽普勒斯大學教授,一方面有很多人失業,另一方面很多機構找不到人才。我認為一個主要原因實際上是教育社會產業和社會的發展。

麥可思連續三年發佈大學生就業藍皮書,剛才我講了我們國家IT產業大量缺口人才,可是我們IT相關的專業都被亮紅牌警告,當年畢業生就業,就是失業最高的,位於失業率最高的10大專業之內,甚至榜首。

那我們中國教育的狀況,我們有全球最大的教育規模,全球最優最大的工科生資源,我們的工科畢業生是美國的10倍。有大量的數據我都來不得講,比如說一個麥肯錫做了調查說中國的工科畢業生大概只有10%能達到國際標準,印度到25%,馬來西亞到35%,我們的創新人才不足。我們面對出生兒大幅度下降這樣的問題,今年已經有很多省在缺高考的生源。中國市場上雇不到人就到國際市場上雇。

我們的問題是社會與產業需求脫節,我們的傳統的教育理念,我們的教育的社會定位,品質評估大概都存在著問題,特別是工程教育環境脫離職場的環境。

那我們提出了一個五層的模型,來解決這樣的問題,面對這樣的挑戰,第一層就是,上個世紀提出的四個支柱的教育目標。我提出了三個戰略,國際化它的核心就是按照國際標準來培養人才,當然要通過國際合作交流,國際教育環境等等途徑和手段,做中學是教學方法論,是做中學。產學合作是解決一個教學的根本問題,把產業的需求作為自己的目標,把產業的資源環境引入到工程教育中來作為它的環境,每個戰略都有很多在實踐中成功的模式,比如說國際化現在就是華盛頓協議,做中學就是以MIT為首的世界非常好的工科大學提出,從2000年開始提出的模式,產學合作已經在很多學校實施了100多年,效果非常好。

最後一層就是建立學生的文化,把學生放在教育的中心,我們提出的學生中心的專案的主動學習,要利用先進的技術和工具的教學。

那這三個戰略實際上是融合在一起相互支撐,要綜合實施,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就沒有時間來講這個案例了。在國內外都有非常多的優秀案例,說不定這三大戰略實施成功的話,我們可以使我們真正的教育跟社會的需求對接。

中國30年成功改革的觀念是解放生產力,我認為農業就是把土地還給農民,工業就是把市場還給企業家,教育改革的關鍵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謝謝各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