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關於鏡頭感:28-35-50

剛學攝影的時候偶爾會聽到類似“鏡頭感”之類的詞語,卻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後來用了T3的35mm鏡頭一年多,才開始慢慢明白個中的含義。今年年初進了一臺GR1s(28mm鏡頭),至今也有三個多月了,加上自己本來就有一只性價比非常好的佳能50/1.8II,三只鏡頭比較下來,心中模糊的概念就有了比較清晰的輪廓,其實所謂“鏡頭感”就是攝影師和鏡頭之間培養起來的感覺,是在對自己所用的鏡頭非常熟悉的情況下想像鏡頭是怎樣看東西的規律。比方說,手裏拿著T3的35mm鏡頭,不舉相機,站在哪個位置能將什麼東西取進來,在什麼光圈下景深大概有多少,前後左右移一點透視會發生什麼變化,自己心裏都需要有一定的概念,當然不需要非常的精確。

    入門級廉價的變焦鏡頭的最常見的焦段是24-105,為的就是讓初學者花最少的錢去培養這種感覺,在熟練後再根據對自己的題材選擇適合的專業鏡頭。以前用變焦鏡頭不覺得,但用了定焦鏡頭一段時間後這種感覺就不知不覺的培養起來了,以至於我有時手裏拿著變焦鏡頭當定焦鏡頭用!不是說變焦鏡頭不能培養鏡頭感,而是大部分使用者只是簡單的變焦了事,沒有認真的對每個焦段固定練習,加上現在非全幅DSLR都有鏡頭係數,更加淡化了傳統的焦距概念。

    28-35-50是我比較常用的三個焦段,最熟悉的是35mm。28mm與35mm、35mm與50mm都是非常接近的焦段,習慣了T3的35mm,GR1s我很快就上手了。一開始我也以為:“退一步是28mm,進一步是50mm”,但實際用下來才發現它們之間是很相似,但又不是那麼簡單的一回事。

    我個人覺得35mm是比較舒服的一個焦段,物體之間透視和比例適中。雖說28mm與35mm相差不大,但用起來感覺就不是退一步那麼簡單。即使退一步,也能看出28mm的透視感要大,加上邊緣的畸變,使得空間感強了不少。28mm對構圖能力要求比較強,因為它比35mm廣,所以畫面中包含的元素更多,一不小心就會把不必要的東西取進來;另一方面,28mm也考驗攝影師的膽量,攝影師需要更加接近被拍攝者,而我用T3的時候這種壓力明顯小了不少。但28mm與35mm有一點很相似:那就是它們的在同一光圈下景深都比較接近,這讓我很快就習慣了GR1s,尤其是F8以下的小光圈的景深都很大,這對於我抓拍和交代主體所處的環境都非常有用。經常會見到背景和其他元素處理不好就虛化了事的例子,這會使攝影師產生構圖和提煉的惰性。T3和GR1s即使光圈全開,只要不是靠得太近,背景的虛化也有限,那種虛化是“有著能分辨實體的朦朧,含蓄、溫柔而充滿感情”的。還好,我對鏡頭的虛化能力和bokeh已經不太感冒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