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魅力前沿 舞台攝影的四大要領

舞台攝影早已為人們所熟悉。從表面上看,舞台攝影與其他攝影門類(如人像攝影、風光攝影等)相比,基本的拍攝要求和藝術處理手法似乎沒有什麼不同,但仔細分析起來還是不大一樣的。主要區別在於,拍攝舞台照片往往要憑感覺和經驗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構圖,並迅速按下快門。這就要求拍攝者具備過硬的拍攝技術和藝術處理功底。  

    然而,舞台攝影創作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尤其在技術方面,有些方法可以成為要領,使初學者少走彎路。綜合起來,有四個方面。   

一、拍攝位置和視角的選擇

    到劇場或廣場拍舞台照,首先要選好拍攝位置和視角。一般來講,找偏一點的位置拍出來的效果好,且不會妨礙觀眾。視角的高低也很重要,視角太高,拍出來的人物會變形;視角低了看不見人物的腳(拍局部或特寫另當別論),以能看到舞台的檯面為好。

    初學者往往喜歡找劇場正中的位置來拍攝,以為這樣可以拍到人物的正面和完整的舞台場面。結果,拍出來的人物肢體造型呆板,燈光造型平淡,畫面效果會流於一般。這是因為,通常舞檯燈光的佈局是正面光較強,這種正面光會減弱人物的素描關係,人物造型的空間感和層次感會被淡化,光影效果也平淡。而選擇偏一點的角度來拍攝,人物有正面光、側面光和逆光的組合,再加上各種不同色彩光源的豐富,畫面的層次感和光影效果自然都會體現出來,尤其是空間的流動感會增強。

二、要盡量穩定相機  
 
    要拍好舞台照,相機的穩定性很重要。通常拍舞台照,快門速度往往要控制在1/60秒上下,這樣做是為了讓該動的動起來、該靜的靜下去,使拍出來的照片既有清晰的主體形象,又使畫面具有流動感。而要達到這些目的,l/60秒上下(尤其是1/60秒以下)的快門速度,相機的穩定性顯然不能忽視。另外一個因素,因為要達到使畫面具有虛實變化的效果,往往要將光圈盡量放大,這樣做會導致景深縮短,相機稍有晃動,畫面的清晰度會受到影響。因此,借助三腳架或獨腳架來增加相機的穩定性就顯得相當關鍵。三、不要借助閃光燈進行曝光  
 
    舞台攝影從過去單純的記錄型逐步發展到現在的創作型,這個變化也就是舞台攝影從實用性轉向藝術性的過程。借助閃光燈進行拍攝,無非是想將畫面拍得更清楚。而這樣做的後果是,閃光燈的光線沖淡了舞台特有的燈光和色彩效果,甚至會使舞台效果完全失去。這些效果恰恰是舞台照片的精華所在。因此,嚴格地講,拍攝舞台照是不宜使用閃光燈的。當然,有的時候因舞台光線太弱,或僅僅為了拍劇照留念,也可使用閃光燈,但拍出的照片肯定會失去舞台效果。  

四、設定恰當的光圈很重要  
 
    光圈作為控制景深的一種手段,在舞台攝影中也頗有學問。運用得恰當,拍出來的照片會有較好的效果。在現場拍攝中,相機與舞台有一定的距離,再加上舞台本身有一個深度,兩者加起來一般都在10米以上。如果不採用大光圈,拍出來的畫面就會前後一覽無餘,缺乏主次感,更談不上虛實變化。

    尤其在非劇場(如體育場館、廣場等)拍舞台照,大多背景(天幕)較簡易,若將背景清晰地攝入畫面,勢必會影響到照片的整體效果。而採用放大光圈的方法來控制景深,就可以將背景虛化。虛化後的背景更加突出了前面的主體,而背景虛化後朦朧的效果更有一種形式上的美感。

    即便在正式的劇場拍舞台照,光圈的恰當運用也很重要。因為快門速度控制在1/60秒左右的情況下,光圈要隨著舞台光線的強弱變化而進行調節,這種調節既要適應因舞台上人物運動的速度而確定的快門速度,又要顧及因光圈的大小而產生的不同景深效果。光圈設得過大,可能會欠曝;光圈過小,又可使景深有效範圍太長,虛化不了背景。拍舞台照需開大光圈,這已是共識。但到底該開多大的光圈才合適,應根據實際拍攝需要而定,是看拍攝者需要達到什麼樣的畫面效果而確定光圈該開多大並設定相應的快門速度的,光圈的大小會直接影響到畫面的效果。   

    以上四個方面,是舞台攝影中必然會碰到的技術要領性問題。這些技術要領可以使初學者少走彎路,為今後進行舞台攝影創作打下技術方面的基礎。
返回列表